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生平圖
自两千五百多年前起源于印度以来。佛教不仅传遍亚洲,也传遍世界。
1. 佛陀:我们的老师
佛陀出生在靠近喜马拉雅山脚下的特莱低地,就在现代尼泊尔的边界内。他的人民被称为释迦族,因此佛陀有时被称为释迦牟尼或“释迦族的圣人”。佛的名号是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我们称他为佛陀,“觉者”。佛陀已经了悟生命的本性和普世真理。他引导我们走向和平与幸福。他的言行是很好的榜样。
2. 王子的誕生
2500多年前,在北印度,有一位名叫淨飯王的國王,還有一位名叫摩耶的王后。五月圓日的一個美好的下午,瑪雅在睡覺時夢見一頭白象的鼻子裡帶著一朵白蓮花進入了她的身邊。這個夢被解釋為意味著她將生一個兒子,他將成為一位偉大的皇帝。過了一段時間,瑪雅生下了一個男嬰。出生僅 7 天后,瑪雅就去世了,太子由他母親的妹妹帕扎巴蒂撫養長大,帕扎巴蒂成為淨飯王的第二任妻子。
3. 童年经历
王子心地善良,体贴入微。一天,太子看到一个农民穿着破旧的衣服,正在耕地,鞭打一头牛。他开始了解众生的艰难生活。他还看到一只鸟在啄蚯蚓,一只鹰俯冲在鸟身上。他明白了,众生相杀,唯有强者才能生存。还有一次,他在树林里救了一只被表弟打伤的天鹅。他明白一切众生都希望活着,并且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避免杀戮。
4. 少年王子
在宫中,太子接受了全方位的教育。王子聪明好学,学习和军事技能都很好。净饭王希望有朝一日能登上王位,成为一位勤劳慈爱的国王。当他成年时,王子娶了一个可爱、美丽、和蔼的妻子。
5. 四景
一天,太子在宫墙外游览时,遇到了一个老人、一个病人和一个死者,并看到了他们的痛苦。然后他明白了生命是痛苦的,一切众生都会受到生老病死的影响。还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看起来平静而沉着的苦行者。苦行者的景象向他暗示,出离心可能是结束痛苦的一种方式。
6. 放弃
从此,王子有了新的人生观。他认为不应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感官享乐上,而应为众生的利益而努力。
29岁左右,太子放弃了奢华的宫廷生活,离开了妻子和其他亲人。一天晚上,太子骑着白马出发寻找解脱之道。
7. 寻找真相
出家后,太子四处奔走,向众多名师学习,追寻真理。然而,他没能找到真相。然后他开始自虐,身体变得虚弱,但他的心仍然无法平静。现在,他明白了,走极端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因为它不能解决痛苦的问题。只有中道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然后,在接受了一个村姑献上的奶饭之后。然后他恢复了力量,开始在菩提树下打坐。
10. 转法轮
佛陀教导前五比丘、四圣谛和八正道。四圣谛是苦谛、苦谛、苦谛、苦谛和终结之道。它们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陀指出生命是苦,苦是由无明和欲望引起的。要止苦,就必须遵循佛陀所指示的道路,这就是八正道。
8. 战胜邪恶
太子打坐时,各种诱惑出现,引诱他放弃为真理而奋斗,但他不为所动。然后,他用无与伦比的定力去证悟真理。终于,他明白了苦的原因,并找到了去除苦的方法。总之,他获得了无上的智慧。这一切都发生在公元前 588 年五月圆日的破晓时分。太子在三十五岁的时候成道。从此,他一生都在传法,后来被称为佛陀。
11. 幸福之路
八正道的意思是:正见(了解因果法则);正念(清净善念);正语(真实温和的言语);正确的行动(良好和守法的行为);正确的生活(适当和有目的的职业); Right Effort(努力改进和进步);正念(正念和行为);正修(修行获得智慧)。如果我们能遵循这些生活准则,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光明而幸福的未来。
9. 得道之后
得道后,佛决定弘法。他花时间在教法(佛法)上,使用不同的方法来适应听众的不同倾向,使他们可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佛陀首先向他的五个前同伴讲述了他的教义。他们很快成为他的弟子,被称为前五和尚。他们的皈依标志着僧伽的开始。
12. 传播佛法
佛陀到处传授知识,并在他周围聚集了四种追随者(僧侣,修女,男女平信徒)。佛陀曾经用微笑来劝告他的追随者。他说:“我们必须防止贪婪,仇恨和无知的三场大火,因为它们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断燃烧,造成苦难。
要扑灭欲望之火,必须避免极端的肉欲放纵和自我折磨。要扑灭仇恨之火,必须实行同情心;要扑灭无知之火,必须了解四个高尚真理,并实践高贵的八重道路。
13. 同情与平等
佛陀在他的教导中强调。他告诉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一次,他帮助清理了一个被同伴遗弃的病人的疮。
佛教徒认为没有阶级、种族,也没有人和动物的区别。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所以不赞成杀戮。
佛陀强调自力更生。他说人人都有佛性,只要精进修行,人人都能成佛。
14. 业力与重生
佛陀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人做什么都是他的业力。善业带来善业,恶业带来恶业。
佛陀还说可以往生六界中的任何一个。六界分别是天界、半神界、人界、畜生界、饿鬼界和地狱界。过去的业力,决定了他会往生六界中的哪一个。
佛陀向我们展示了诺贝尔八正道,通过修行,我们可以摆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无上快乐。这是八正道的终极目标。
15. 佛陀圆寂
佛陀为了让众生离苦得乐,四处传法,直到八十岁。在一个满月的日子,他去世了。佛陀死在一个叫拘尸那罗的小镇上,他右侧卧在两棵萨尔树之间。虽然人们常说佛陀是在吃了居士捐赠的饭菜后食物中毒而死的。
佛陀临终前,和他的许多弟子聚集在他身边,告诉他们。 “万物皆有变,勤奋努力。”
16. 三重避难所
佛陀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教法历经世世代代,仍为无数众生的利益而留存。
我们必须皈依三宝;以佛、法、僧为皈依处。
我们必须遵守五戒:
1. 不杀生;
2. 不偷盗;
3. 无不当性行为;
4. 不说谎;
5. 不饮酒 。
我们必须记住佛陀的教诲,也就是说,
不作恶,行善,净化心灵。